世界服装鞋帽网首页 > 正文

破解进口大麦“卡脖子” 百威率先打响国内原料大战

2020/10/28 10:21:00 来源: 评论(0)11692

进口大麦卡脖子国内原料大战

一瓶啤酒,绝大部分是水,有了大麦制成的麦芽,加上酒花和酵母,才能孕育出神奇。中国企业能不能酿造一瓶从原料到包装完全国产化的啤酒?

答案是很难。

“我国啤酒原料对外依存度一直非常高,这是啤酒产业链中最大的短板!2019年进口大麦占当年大麦市场量甚至高达88%。”10月23日,在百威亚太(01876.HK)和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江苏农垦)举行的国产啤麦战略合作新模式的签署仪式上,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理事长何勇一语中的。

“我国啤酒产量已连续18年世界第一,中国早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然而,主要原料大麦自我供给不足,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和啤酒大国地位极不相称。”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原料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首席顾问张五九指出。

澳大利亚是我国最大的大麦进口来源国,进口比重从2011年起就高于70%。国际大麦进口量和进口价格大幅波动,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今年5月,中国对澳麦实行双反的国际贸易政策趋紧。未来,进口大麦制约中国啤酒产业发展的趋势会更加明显”,何勇说,发展国内啤麦是突破“卡脖子”的唯一途径。

国产原料告急!近日,中国酒业协会已召集中国市场五大啤酒巨头百威亚太、华润啤酒、青岛啤酒、嘉士伯、燕京啤酒的掌门人聚首,以协会为主导,牵头对话农业相关部门和组织,全力推进国产啤酒原料基地的扩建,提高供给质量。

没想到打响中国国产啤麦原料战第一枪的,竟是世界第一大啤酒酿造企业——来自比利时的百威公司。

种植面积萎缩的中国大麦业

10月23日,江苏省农垦麦芽有限公司,满载着金灿灿麦子的船只从内河射阳河码头停靠后,转用10吨载重的大卡车运到该公司的仓库里等待加工。年产25万吨麦芽,江苏农垦麦芽公司曾创下了2008年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项目单体投资最高的纪录。

盐城市射阳县,地处苏北。这里的冬麦去年越冬后,今年5月早已收割。同样金灿灿的秋日阳光下,这批刚入库的麦子,其实是从加拿大远道而来,用货轮经黄海从盐城大丰港登陆后转运。

江苏省农垦麦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大麦从北美运回中国东部沿海,差不多要1个月左右。国外原料价格今年大幅度上涨,从10月1日以来法麦上涨了30美元/吨左右,目前法麦到岸价涨到约395美元/吨,加麦约420美元/吨,但麦芽厂不得不“等米下锅”。

据海关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9年,一半的年头里我国进口大麦的数量同比增长,尤其是2014和 2015年,进口大麦量均成倍增长,分别达541万吨和1073万吨。这和主要进口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农产品丰收,啤麦出口量较大有关。

大麦不仅是啤酒的原料,还可以和玉米、高粱一样可做饲料。三者玩的是“跷跷板”,在玉米欠收价格上涨时,大麦进口量就大幅飙升。但今年,加麦和法麦价格上涨,主因来自于澳麦进口量下降。

澳大利亚是我国最大的大麦进口来源国,大麦进口比重多数年份都高于进口总量的50%,从2011年起一直高于70%。

但今年行情陡变。早在5月18日,商务部发布2020年第14号和第15号公告,裁定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存在倾销和补贴,国内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5月19日起至今,商务部对澳大利亚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反倾销税率为73.6%,反补贴税率为6.9%,征收期限为5年。通告发布后,澳麦进口成本直接攀升。7月,澳麦进口量环比下降79.4%。

9月1日,海关总署发布消息显示,撤销澳大利亚CBH GRAIN PTY LTD企业输华大麦注册登记资质,暂停对该企业的大麦进口。海关部门此前多次从该企业出口到中国的大麦中检测出硬雀麦、法国野燕麦、北美刺龙葵、小麦线条花叶病毒等检疫性有害生物。CBH公司是澳大利亚农户合作组织和澳大利亚最大的粮食出口商。

随后,澳麦丧失价格优势,法麦、加麦崛起。啤麦大国竞逐中国市场的背后,是国产大麦种植面积因经济效益差带来的逐渐萎缩。

早在2018年10月,中国国际商会向商务部提交的澳大利亚大麦反倾销调查申请称,近年来澳大利亚进口大麦“量增价跌”非常明显。其中,进口数量由2014年的388万吨增至2017年的648万吨,大幅增长67%;进口价格则由2014年的每吨288.72美元下降至2017年的每吨198.05美元,降幅超过31%。受此影响,同期中国国内大麦种植面积减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18年,我国大麦播种面积逐年下降,从2013年的440千公顷下降到2018年的262千公顷。我国大麦产量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走势,2018年中国大麦产量为95.65万吨,同比下降12%。

百威打响国内原料战

澳麦关税提高了,但国产啤麦跟不上,中国啤酒原料市场面对的依然是群狼进攻——长期被“卡脖子”后,价格自然受制于他国。

啤麦收割后要经麦芽厂制成麦芽,再运到大小啤酒厂使用。下游亏损或利润微薄,靠赚取加工费的麦芽厂日子更好不到哪儿去。事实上,受国产大麦产量萎缩的影响,大麦产地甘肃的麦芽厂现已大多倒闭。前几年,嘉士伯收购重庆啤酒(600132.SH)整合华东资产时,也把效益不好的江苏金山啤酒原料有限公司进行了剥离。

“国内啤酒原料一直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表面上看是收购价格打击了种植农户的信心,但实际上是啤酒原料种植业仍延续散户种植的小农经济模式,传统的栽培方法以及落后的管理和收储方式,使产业失去了良性发展的基础。加之国家对种植啤酒原料方面几乎没有优惠政策的扶持,也使得中国啤酒业一直依赖进口的状况难以得到改变。”早在2014年,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的年度工作报告里就指出国产大麦种植落后的根源。

国产啤麦告急!要重建原料产业链,还得从田间地头做起。

率先看到原料危机的是深耕中国市场的世界头号啤酒巨头百威公司。

10月23日,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百威公司子公司百威亚太的采购及可持续发展副总裁杨凯、江苏农垦副总经理刘耀武和农民代表一起在战略合作协议上签字。

三方约定,农民通过签署土地流转协议将土地流转给江苏省农垦集团,实行统一栽种、统一管理的规模化种植,百威亚太采购来源于土地流转政策的大麦。江苏农垦集团在农忙时雇佣本地农民,通过土地流转与灵活雇佣,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杨凯说,本次合作,百威亚太计划年采购2.5万吨大麦,合作种植的土地5万亩,惠及4000-5000个农户家庭,以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购买的优质国产啤麦将用于生产百威亚太收购的本土品牌江苏大富豪啤酒,实现啤酒原料本土化。

“我们和百威公司合作有8年了。”江苏省农垦麦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从2012年起,百威公司从美国引进数百个优良啤酒大麦品系,派出专职农艺团队,在江苏本地进行本土化适应性种植和育种。

江苏省是中国粮食主要种植区,农业生产能力增强,现代农业深入推进。据江苏农垦副总经理刘耀武介绍,该集团垦区土地面积183万亩,其中农用地153万亩、建设用地20万亩、未利用地10万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麦芽公司看到,这里也是和江南大学联合成立的麦芽研究基地。

但要提高国产啤麦的品质,凸显性价比,非一日之功,对生产高端和超高端啤酒的百威公司来说,要符合啤酒生产的要求更加不容易。

“在选择合作伙伴上我们就走过弯路。”10月23日,百威亚太曾负责原料采购的有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早在1996年,百威公司就开始在中国进行啤麦育种,希望找到和北美同纬度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进行培育。但在内蒙古多年实践后,大麦的亩产远不如小麦,规模化种植越来越少,加之大麦产地远离麦芽厂,原料加工运输成本攀升,优质啤麦的育种并不顺利。

“国内啤酒企业也意识到原料短板长期存在,但行动起来一直坚持反哺农业的是百威。”一直从事啤酒原料研究的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专家郝建秦说。

百威公司率先打响国内原料大战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随着今年啤酒行业业绩出现拐点,盈利能力增强,传统农业大省安徽也向国产啤酒企业巨头华润啤酒(00291.HK)伸出大麦种植的橄榄枝。

“啤酒竞争到现在,已经从渠道驱动进入产品时代。”何勇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前不久中酒协召集五大啤酒巨头举行的闭门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消费升级下,中国啤酒市场以高端化、个性化、差异化产品为主的竞争实质是原料的竞争。

什么是差异化?他说,对啤酒而言就是风味的独特性。风味从哪里来?原料。麦芽和酒花的农业性状、品种上的表现都集中体现在风味上。

“葡萄酒在风味上表现典型,取决于对风土的注重,对原料种植的重视。”何勇说,当啤酒原料本土化率达到50%后,中国啤酒为何不可以像葡萄酒一样把啤酒产区标注在产品外包装上,让产区价值最终表现为市场价值?

 

责任编辑:第一时间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跟帖0
参与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

相关阅读

安踏获纳入恒生指数 系国内体育用品

推荐专题
|
2020/11/16 12:23:00
8

“双十一”直播大战背后:获取一个用户成本达五元

市场专题
|
2020/11/13 12:51:00
7

奢侈品牌押注“双十一”背后:国内市场与品牌推广的微妙平衡

专家时评
|
2020/11/12 10:23:00
6

疫情后国内消费市场持续好转:外资企业重磅新品“加码”第三届进博会

市场研究
|
2020/11/6 13:29:00
17

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每日头条
|
2020/11/5 18:08:00
18

国内服饰零售产业风云变幻 ZARA言何开了家亚洲最大店?

经营攻略
|
2020/11/4 19:31:00
22

国内外棉纱价格纷纷回落

行业综述
|
2020/11/3 20:24:00
15

网红摩飞:靠“种草”立足国内家电王国 外贸转内销玩法创新

网上营销
|
2020/11/3 20:02:00
4

专题推荐

阅读下一篇

亏损叠加债务危机 *ST恒康退市“危局”未解 破产重整进程违规风险隐现

10月15日,*ST恒康发布业绩公告称,预计前三季度仍为亏损,若2020年度经审计后的净利润仍为负值

返回世界服装鞋帽网首页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看新闻 手机看新闻
展开
  • 微信公众号

  • 电话咨询

  • 0755-32905944